种种迹象说明,中国空军的运20B运输机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和装备,早在2024年就有卫星图片显示在某基地停放了大量等待交付的运20B运输机,进入到2025年再次有卫星图片拍摄到某基地大量停放等待交付的运20B运输机,近日更是有网友拍摄到3架运20B运输机编队飞行的画面。这说明运20运输机的心脏病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运20也全面实现了国产化,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设计上来看,两者并无显著的改动,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动机进行了更换。早期的运20A运输机采用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也普遍的应用在早期的伊尔76运输机之上,产量极其庞大,还大量对外出口,以皮实耐用而著称,中国空军轰6K及其以后的机型也采用的是该发动机。不过,跟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后续生产的伊尔-76MD-90A等机型已不再采用该发动机,而是采用推力更大的PS-90A-76涡扇发动机。
而中国还继续采用该发动机实属无奈,D-30KP-2涡扇发动机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装备,被广泛装备在伊尔76运输机上,生产数量超越4000台,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发动机之一,加上皮实耐用的特性,还被称之为“发动机界的AK47”。该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仅有12.5吨,早期装备该发动机的伊尔76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仅有190吨,最大运载能力50吨,而后续搭载PS-90A-76涡扇发动机的机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10吨,最大运载能力60吨,运载能力明显提升,但PS-90A-76涡扇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就超过14吨。
中国采购该发动机,根本原因就是在运20运输机发展之初没有配套的发动机可用,如果让飞机等发动机,恐怕整个研制进程要延误七八年以上。所以,中国决定从俄罗斯引进发动机,但俄罗斯最新的PS-90A-76涡扇发动机又不愿意出口,仅愿意出口老旧的D-30KP-2涡扇发动机,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得已只能从俄罗斯进口D-30KP-2涡扇发动机,搭载在运20运输机上做过渡使用。同时,以D-30KP-2涡扇发动机为基础进行国产化(涡扇18),并优化提升动力和续航能力,以实现国产摆脱依赖,不过涡扇18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至今依旧没有正真获得证实。
并发展与之配套的涡扇20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研制几乎是与运20同时期立项的,但由于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要比飞机更长,故而进度落后了很多年。2013年1月26日,运20运输机就已经首飞,而运20B运输机正式被官方曝光则是在2023年4月6日,时间上晚了整整10年,如果不使用俄罗斯的D-30KP-2涡扇发动机,那么运20运输机可能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首飞,2030年才能大规模量产。所以,D-30KP-2涡扇发动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除此之外,运20的设计指标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运载能力66吨,但在搭载D-30KP-2涡扇发动机的情况下,再反观早期的伊尔76运输机,即使设计再多先进都是没办法实现的。所以,必须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才能解决运载的问题。另外,D-30KP-2涡扇发动机来自俄罗斯,产量、出口和用途等可能会受到俄罗斯的限制。经常使用外界的动力系统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不利于中国航空技术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发展更大型的运输机。
在此背景下,发展涡扇20发动机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与D-30KP-2涡扇发动机相比,涡扇20发动机的涵道比更大,外界预估最大推力可能将达到15吨的水平,让运20真正的完成了最初的设计指标。
运20运输机属于200吨级战略运输机,而在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当中,能够生产并装备200吨级运输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国,美国的代表型号为C17“环球霸王”运输机,该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285吨,最大载重77吨,搭载有4台最大推力为17吨的F117-PW-100涡扇发动机,该运输机也是200吨级运输机中运载能力最强的一款。俄罗斯的代表型号则为伊尔-76MD-90A运输机,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10吨,最大运载能力60吨,搭载4台最大推力14.2吨的PS-90A-76涡扇发动机。
中间的就是中国空军的运20B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运载能力66吨,搭载4台最大推力约为15吨的涡扇20发动机。不过,美俄还有400吨级的超大型战略运输机,这是目前中国所没有的。其中俄罗斯的安124“鲁斯兰”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05吨,最大运载能力150吨,搭载4台最大推力23.4吨的D-18T-S3非加力发动机,自乌克兰的安225梦幻运输机被摧毁以后,该运输机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运输机。
其次就是美国的C5M“银河”战略运输机,该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381吨,最大运载能力120吨,搭载4台最大推力19.5吨的TF39-GE-1C发动机。从中我们显而易见,运20B运输机的运载能力在全球处于第四的位置,在安124“鲁斯兰”、C5M“银河”和C17“环球霸王”运输机之后。但我国在300吨和400吨级运输机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未来要想追上美俄,就必须致力于更大型运输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