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客服菜单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坦克军贸史
时间 :2025-02-25 04:42:40     安博作者: 安博娱乐电竞

  说到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坦克合作,很多人想到的是最近出口的VT4型主战坦克,亦或者是新世纪后中巴联合研制的MBT2000“哈立德”主战坦克。但近日,巴基斯坦通过自身技术对上世纪90年代从中国获得的一款85-ⅡAP主战坦克进行升级,以对抗印度T-72改进型坦克和T-90主战坦克,新型号被赋予了85UG主战坦克编号,更为适合边境沙漠荒原作战,这让已经逐渐退居二线系列外贸主战坦克再次成为新闻媒体焦点。

  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因巴基斯坦陆军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导致坦克装甲车辆损失严重,一时间巴军的主战坦克数量降到警戒线,对国防安全导致非常严重威胁,况且根据巴基斯坦军方预估,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再次与印度爆发新战争。为了做好未来战争准备,巴基斯坦急切需要坦克!而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前的1962年,中印之间也爆发了边境冲突,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战打得印度军队找不到北。由于有着共同的立场,巴基斯坦收获了中国这个全天候友谊的朋友,并迅速向中国请求帮助。处在对苏联整军备战中的中国毫不吝啬地将歼-6战斗机和59式(WZ120)中型坦克送给了巴基斯坦,由于要得急,这批59式坦克是从一线部队库房中直接交给巴基斯坦的。59式坦克拥有100毫米线膛炮,威力比巴基斯坦主要装备的美制M47“巴顿”中型坦克的90毫米炮强上不少,主要作战目标是印度军队“百人队长”坦克。

  1971年11月21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由于时间紧张,59式坦克并没有交付太多。但就是这些数量不多的59式坦克却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爆发后,装备有英国“百人队长”坦克的印度第一装甲师与巴基斯坦第25骑兵团发生正面激战。巴军仅有几十辆美制M47坦克和几辆刚刚运抵的59式坦克。在作战中,M47坦克的90毫米火炮想要击穿“百人队长”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很难,不少炮弹都被弹开,而59式坦克100毫米炮却能够顺利击穿敌人,这让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印军吃了一惊。在M47和59式坦克联合打击下,印军先头部队遭到巨大损失,加上没有空军支援,印军第一装甲师进攻势头终于被挡住。此战后,印度第一装甲师损失了百余辆坦克,而依托阵地作战的巴军坦克损失了44辆。印度军队迅速向苏联求购苏制T-55坦克,结果苏联坦克还未运过来,第三次印巴战争就结束了。

  战后,巴基斯坦对59式坦克非常满意,中国也已经将对外免费军援改为了对外有偿军贸,因此巴基斯坦陆军一口气追加订购了1200辆59式坦克,最终到货了600辆左右。巴基斯坦还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从塞尔维亚接收了336辆二手的T-55中型坦克,以补充上述坦克的缺额。后来,这些坦克都被魔改成为了装有附加装甲和125毫米滑膛炮的“阿尔扎拉里”主战坦克,至今仍然装备巴基斯坦陆军二线部队。

  巴基斯坦陆军装备的第二种中国坦克是69-ⅡMP(BW121J)主战坦克,这能算得上是我国根据巴基斯坦要求专门设计改造定型的第一种外贸坦克。我国自1982年生产出第一代外贸69-Ⅱ(BW121)中型坦克后,取得了巨大的外销成绩,先后大规模出口到了伊拉克、泰国等国。在此基础上还改进出了69-ⅡA(BW121A)中型坦克,外形上采用了激光测距和瞄准合一的测距瞄准镜、增加了烟幕弹发射装置、在炮塔两侧和后部装有格栅式装甲等,并同期设计制造了69-ⅡB(BW121B)、69-ⅡC(BW121C)、69-ⅡC1(BW121C1)等指挥坦克,这些坦克也先后交付外军。

  本着外贸转内需的原则,1988年617厂按照与总参装甲兵部签订的《69-ⅡA改中型坦克订货合同》要求,以69-ⅡA中型坦克为基础,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主战坦克,被称为69-ⅡM(WZ121H),主要变化是换装了带轻质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此外在车体首上装甲板、炮塔火炮安装口两侧和车体两侧裙板前部都装有用SCAS技术研制的附加装甲。由于此时有性能更好的59D主战坦克出现,1989年至1990年3月,69-ⅡM中型坦克只获得小批量生产用于训练。但巴基斯坦却看中了这种坦克,于1989年与北方工业公司签订合同,以69-ⅡM为基础研制一款外贸坦克,即69-ⅡMP中型坦克。1989年7月中旬,617厂开始设计并进行生产的基本工艺准备,同年12月试制出5辆样车。1990年1月完成工厂鉴定试验,1991年底开始做整车和部件生产。与基型车69-ⅡM相比,69-ⅡMP取消了三种主动红外瞄准系统和相应的红外大灯,采用三种被动式微光夜视瞄准系统;取消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改为双向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对固定目标不大于7秒,对运动目标不大于10秒,激光测距距离为250~5000米,能够解算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机枪弹;另外还配装了新型车内通话器和巴基斯坦自己的保密电台。

  据西方统计,巴基斯坦共采购了69-ⅡMP主战坦克大约400辆左右,目前主要装备在边境上的守备部队,前段时间一辆巴基斯坦陆军69-ⅡMP坦克还出现在了海拔3657米的冰川哨所旁,展现出了强大适应能力。

  有了59式的购买经历,巴基斯坦对中国坦克有了良好的印象,采购69-ⅡMP坦克仅仅是为了进一步补充59式坦克的数量,其本质上属于第一代或一代半坦克,巴基斯坦更希望能通过中国技术帮助其研制并生产新一代主战坦克,同时获得现代坦克设计制造能力。

  1985年3月,兵器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北京召开了外贸工作会议(即“8503”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领导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坦克局、科技局、生产司等单位领导,还有主要生产厂、所,比如617厂、616厂、447厂、201所、5308厂、218厂、电子部710厂等单位的代表。会议认真分析了外贸形势与要求,并按部领导指示,认为二代外贸坦克应在ZTZ80(WZ122)式主战坦克基础上为满足外军要求做必要的改进,同时审查并同意了617厂提出的总体设计的具体方案。根据兵器工业部召开的“8503”会议精神,我国开始了80-Ⅱ(BW122)外贸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

  其实,作为基型车的ZTZ80主战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78年,原作为69式坦克改进型来研制,大量采用了“784会战”的成果,以成熟技术快速研制出一款能够为我军使用的第二代主战坦克。ZTZ80项目于1981年列入国家计划,首次将59式、69式坦克上的“五对轮”底盘换成了“六对轮”,用中直径负重轮加拖带轮的布局取代了大直径负重轮,并换装新型12150ZL型537千瓦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车首可以披挂附加装甲,炮塔保持59式、69式的半球炮塔形状,装有1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配置了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火控计算机、目标角速度传感器、双向复合控制稳定器等一系列新装备,另外还增加了集体三防装置、烟雾弹发射器、灭火抑爆装置等新技术部件,总体性能有了极大提升。1986年5月,总参和国防科工委决定,将“三七”工程引进的潜望式激光测距扰动简易火控系统安装在ZTZ80坦克上,取代原来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并列为1989年国庆40周年阅兵项目(代号“8910工程”),同时暂命名为80-1主战坦克。1988年2月4日,ZTZ80主战坦克被批准设计定型,但并未装备部队,同时80-1式主战坦克也被批准定型,命名为ZTZ88(WZ122A)主战坦克,小批量装备部队。

  正是有了ZTZ80、ZTZ88坦克研制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快速研制外贸坦克提供了可能。按照“8503”会议精神,北方工业公司与617厂等单位签订了“80-Ⅱ外贸坦克科研承包合同”。在研制过程中,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与试验,如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的射击精度问题;沙漠地区行驶时横滑造成履带脱落问题;三防系统战斗室密封问题等。这样一些问题最后都得到较圆满的解决。1985年7月,617厂组装成功2辆80-Ⅱ坦克样车,进行70千米工厂验收性试车。1985年8月,617厂对该车进行了工厂鉴定性试验及专项性能考核,最重要的包含行驶试验、三防系统试验及密闭性检查、VRC-83型电台性能测试、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性能测试、沙漠地区行驶试验、灭火抑爆性能测试、热烟幕性能测试、三种微光夜视仪器性能与视距试验及射击试验等。1986年11月,80-Ⅱ坦克参加了第一次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1987年一季度,该坦克为外商做了表演。1987年6月,坦克赴国外进行表演试验,主要做了沙漠地区和丘陵地区的行驶试验(外界气温为42~47摄氏度),行驶里程1000千米以上;做了超越障碍考核;做了火炮(火控)打靶试验,射击炮弹112发以上。所有的考核和试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种种严格的考核与试验证明,80-Ⅱ坦克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能适应高温地区工作,底盘性能优越,火控系统性能先进。80-Ⅱ主战坦克于1990年12月在617厂通过部级鉴定。

  可以说,ZTZ80、ZTZ88、80-Ⅱ等三款车型绝大多数都是同时代同步研制的,外形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细节上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而不同。以向巴基斯坦军方展示的80-Ⅱ主战坦克为例,为满足外贸要求,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经过改造,身管加长了8毫米,炮口上增设了炮口觇视器校正平台;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在吸收新技术后进行了加强完善;三套夜视装置从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升级为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并在炮长夜视装置中预留了热成像系统接入口;为适应沙漠热带地区作战,增装了排气限温的自动减油装置,减轻发动机过热问题;在变速箱上安装空气压缩机,实现以高压空气启动为主电动机启动为辅的启动方式,改善全车供耗电平衡;在炮塔周围增加整体式格栅屏蔽,增强防破甲弹能力;增装集体三防装置、热烟雾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

  617厂也知道80-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研制期间还另外开发了一款外贸坦克样车,这种坦克拥有与80-Ⅱ类似的底盘,但换装了一个看上去很具有时代气息的方形焊接炮塔,一改80-Ⅱ坦克那浓郁的苏系气息,更具现代观感。这种新坦克被命名为85-Ⅱ(WZ1227F2)主战坦克,并为其取了一个非常霸气的名称——“风暴”主战坦克,这也是中国坦克第一次拥有绰号。

  85-Ⅱ坦克也是在ZTZ80主战坦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车尾加高了100毫米以容纳新型传动系统,车体翼子板上的车外油箱和备品进行了重新布置整形,提高了底盘的外观品质。最独特的是首次采用了全新式焊接炮塔,除了头部为铸造件外,其余全是钢装甲板焊接而成,外形大为改善。炮塔内安装有身管加长的105毫米线膛炮及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还有并列机枪、通信设施、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为了以后能安装大口径火炮,并为乘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炮塔座圈直径尺寸在ZTZ80坦克座圈直径1840毫米基础上进行了加大,增大到2100毫米,炮塔内部也进行了重新布置。炮塔上安装有指挥塔及装填手窗口,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左侧指挥塔内,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右侧。炮塔正面装有复合装甲,后部带尾舱,比ZTZ80式坦克炮塔低100毫米左右,流线型较好,防护力较强。

  与85-Ⅱ坦克同步研制的还有一种85-ⅡA(WZ1228)主战坦克,其实就是不同外贸方案的样车,因此两车分别被称为“风暴”1号和“风暴”2号。85-ⅡA于1989年5月开始研制,同年10月总装出1辆样车。1990年1月7日,与85-Ⅱ主战坦克一起在国外做试验,主要进行底盘性能行驶考核和射击试验。85-ⅡA与85-Ⅱ主战坦克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85-ⅡA采用了以201所研制的ZK03行星变速箱为主的传动系统和相应的冷却系统,坦克最大速度可达60.4千米/小时,略快于85-Ⅱ;冷却系统采用两个直径为475毫米的混流式风扇,由风扇离合器和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节组成,为我国主战坦克大范围的应用球笼式万向联轴节传动的双风扇散热系统提供了经验与依据;为满足混流风扇排风要求,车体排气窗改在车尾上方呈45度角,车尾加长135毫米。

  这两辆样车在巴基斯坦来测试后,获得了巴方认可,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比如坦克炮要考虑安装12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以对抗印度T-72主战坦克;防护性能要再进一步提升等。虽然“风暴”样车没有直接被巴方选中,但却开了个好头,为双方进一步合作研制生产新型坦克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叫做“风暴”1号的85-Ⅱ主战坦克样车停放在617厂门口的鳄鱼湖畔,而叫做“风暴”2号的85-ⅡA样车则被北京郊区的坦克博物馆收藏,只是由于该馆在前些年撤馆,估计想要再进去参观可能性已经不大,大家想要追寻老铁甲只能去617厂看看鳄鱼湖畔的“风暴”1号了。

  整个1980年代,除了进行80、85等系列型号研制外,厂家还在稳步开展相关坦克技术的预研工作,几个重要的部件比如125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等都取得了进展,样机也通过了技术鉴定,稳像式火控系统研究取得较大成绩,通过部级鉴定。这些成绩为研制出性能更好的外贸坦克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风暴”样车在巴基斯坦的测试情况,1990年6月,兵器总公司在包头召开了新型85-ⅡAP(BW122C)外贸坦克研制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85-ⅡAP坦克的技术方案要点;审定了坦克的总设计师系统、质量师系统及行政指挥系统;确定了第一辆样车的研制进度、主要零部件研制和生产分工;制定了质量保证工作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重点攻关课题等项任务。由此,有关研究所和工厂全面行动起来,在设计、工艺准备、生产试制和试验等方面相继展开了工作。1991年5月底,617厂在各协作配套厂(所)的紧密配合下,完成了85-ⅡAP主战坦克样车制造。1991年6月份,巴方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来617厂检查85-ⅡAP坦克,并亲自驾驶和操作,全面考察坦克性能,提出了50多条意见,这些意见成为该坦克后来改进项目的部分依据。

  85-ⅡAP坦克样车先后经过三个阶段试验。第一阶段试验在1991年6月进行,属于工厂鉴定性试验。在这一阶段,样车累计行驶499千米,射击炮弹38发;另外还进行了射表校验,射击炮弹84发。此阶段顺利完成了底盘行驶和特种障碍试验。第二阶段试验于1991年7月至10月在巴基斯坦进行,此次试验累计行驶里程1500千米,射击炮弹90发,经历了高温地区(+41~+45摄氏度)、沙漠地区和沼泽地区环境。试验结果是比较好的,发动机及进、排气系统和散热系统经受住了高温地区的考验,火炮在实弹射击时立靶密集度良好。另一方面,试验也暴露出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自动装弹机系统发生过故障,乘员座椅舒适性差等。针对两次试验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巴方提出的改进要求,双方进行了认真协商,我方又进行了大量技术攻关与设计改进工作,比如重新设计制造了驾驶椅,使最低位置下降了30毫米,提高了开窗和闭窗驾驶时的舒适性;自动装弹机结构技术攻关、工艺技术攻关和部件系统筛选性试验,提高了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了火炮漂移和抖动;安装了主报警灯,能配合音响报警及时有效地发现故障部位;安装了主离合器报警灯,能帮助驾驶员在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变速换挡困难时检查出故障部位等。第三阶段试验于1991年12月10日至1992年1月8日,也是在巴基斯坦进行的。试验坦克是从1991年首批生产的坦克中抽选的1辆,完成了85-ⅡAP坦克和自动装弹机技术鉴定试验的全部项目。

  1992年1月11日至13日,兵器总公司在617厂召开了“85-ⅡAP外贸坦克技术鉴定会”。审查后认为,85-ⅡAP坦克与其自动装弹机,通过研制设计、样车样材试制与试验、首批试生产考核与技术鉴定试验等阶段的实践表明,该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基本上达到了研制合同的要求。除了85-ⅡAP这个具有巴基斯坦特色的编号外,北方工业公司还为其赋予了85-ⅡM的通用编号向外出口展示,很快大热,先后出口到了亚洲、非洲一些国家。

  85-ⅡAP将车组成员由85-Ⅱ的4人减少到了3人,根本原因是换装了125毫米滑膛炮和配套的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的角色,战斗射速为6~8发/分,火炮高低射界范围为-6~+14度,使用环境和温度为-40~+50摄氏度,身管寿命不小于500发。火炮共配有40发炮弹,包括16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2发破甲弹和12发榴弹,炮弹为分装式,22发炮弹装在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8发炮弹装在弹药架上,其中4发在炮塔内,14发在车体内。该自动装弹机是在“123工程”自动装弹机样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套复杂的机械电气综合系统,工作循环顺序如下:当按下炮长操纵台握把的自动装弹机按钮时,供弹机开始旋转,当所选弹种的弹匣接近出弹口时,供弹机制动并停止;供弹机旋转的同时,火炮自动调到装填角度,由电机闭锁器闭锁;在供弹机制动过程中,当火炮闭锁后,抛壳机的框架升起,同时所选弹种的弹匣提升到弹丸推送线并闭锁在这一个位置,然后借助推弹机将弹丸推送入火炮膛内;在推弹链返回后,提升机又将弹匣下降并闭锁在药简推送线上;与此同时,弹底壳抛出窗盖被打开,抛出上一发弹的弹底壳,窗盖关闭;随后推弹机将药简推入膛内,炮闩体关闭,推弹链返回原始位置,空弹匣和框架返回原始位置;而后火炮解除闭锁,回到与瞄准线相一致的位置。此时,装弹过程完毕,火炮做好发射准备。自动装弹机可完成125毫米坦克炮三种分装式炮弹的定角自动装弹,可任意选弹,完成坦克在静止和中等起伏地行驶时自动装弹。

  除了火炮和自动装弹机,85-ⅡAP还安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这是下反射镜陀螺稳定式火控装置,并首次采用了车内校炮装置,使坦克火控能力大大加强,具备昼夜均可在行进间射击运动目标的能力。该火控系统简化了乘员操作,使射击准备时间缩短,系统反应时间快,静对静射击反应时间小于5秒,静对动射击反应时间小于7秒,动对动射击反应时间小于10秒,提高了首发射击命中率,增强了坦克的作战能力。动力装置采用12150ZL型V12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为730马力,配有大流量冷却水泵,最大速度5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90千米。防护性能方面采用了带尾舱的焊接复合炮塔,炮塔前部和两侧可以披挂附加装甲,车体也采用了焊接结构,车体正面采用复合装甲,车体两侧加装屏蔽裙板。

  85-ⅡAP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还发展了一款改进型号(BW122D),对一些使用细节按照巴基斯坦军队习惯进行了调整,另外还生产了指挥坦克(BW122DZ),强化了通讯能力。

  根据的记录,巴基斯坦先后从中国订购了410辆85-ⅡAP主战坦克。但最初的服役过程并不顺利,1992年中国向巴基斯坦交付了首批18辆85-ⅡAP,要求参加3月23日的国庆阅兵。巴方也很重视,但是由于周期太短,样车试验不够充分,没有经过试制批的工艺考验,导致在样车上没问题的部件到了批量生产车辆上就出问题了,原因还是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出了问题。3月23日凌晨,就当这些车辆要开上阅兵场前的最后检查阶段,一辆坦克的动力舱突然冒出了白烟,中国技术人员赶紧抢救,发现是电线短路造成电瓶放电过度,释放的气体爆炸。马上就要阅兵了,这个故障在短时期里面是修不好的,好在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巴方取消了阅兵式,也算是保住了中国坦克的面子,但是这批车的质量上的问题还是给巴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此,中国方面痛定思痛,在工厂里面进行了全面质量整顿,还向巴基斯坦派出了强有力的售后保障技术队伍,确保这批车以及后续交付的车辆状态良好。当时《巴基斯坦报》上专门有一篇报道介绍了巴基斯坦引进85-ⅡAP主战坦克的情况,称1992年85-ⅡAP主战坦克陆续装备巴基斯坦陆军,并开始由巴基斯坦兵工厂进行自主制造,巴军对该坦克进行大量测试和改进工作,认为从整体技术性能上看基本上与印军T-72主战坦克性能相当,在火力、火控、防护上略有胜出。应该说这篇报道对于85-ⅡAP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85-ⅡAP获得巨大胜利后,我国又再接再厉,根据巴基斯坦陆军以及国际军贸市场上的需求,于1993年在85-ⅡAP/M基础上又研制了一款85-Ⅲ主战坦克。1994年试制出第一辆样车,1995年又生产出两辆正样车,并在巴基斯坦进行了试车、行驶考核、射击试验等,1997年完成鉴定试验。

  85-Ⅲ主战坦克比85-ⅡAP重1吨左右,战斗全重为42吨,乘员3人,布局和外形总体上与85-ⅡAP一样,也采用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备弹40发。最大区别是采用了两套南斯拉夫提供的新技术,一个是新型稳像火控系统,外观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南斯拉夫M-84主战坦克(T-72的南斯拉夫版)上特有的炮长观瞄镜;第二个是装上了更先进的整体吊装式动力舱,装有V12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1000马力,最大速度提高到6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可以在12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32千米/小时。动力舱中,发动机横置,并与双侧变速箱刚性固连在一起,与水、油散热器组成一个整体装置,与侧传动的滑轮齿套连接。这个动力包实现了整体吊装。此外,在防护方面加装了最新生产的双反附加装甲,逐步提升了防护性能。

  85-Ⅲ主战坦克性能上相较于85-ⅡAP有一定提升,特别是机动性上进步较大,可惜生不逢时。此时,巴基斯坦进行了下一代主战坦克的选型,85-Ⅲ主战坦克作为候选型号之一面临着“内忧外患”。其内部的竞争对手是全新研制的更先进的90-Ⅱ(BK1871)主战坦克,外部对手则是正在向巴基斯坦倾销的乌克兰T-80UD主战坦克。三种型号的坦克在巴基斯坦沙漠中进行了对比测试,巴基斯坦最终选择了采购价廉物美且有大量现货供应的T-80UD主战坦克。在测试中,85-Ⅲ主战坦克成绩垫底被否决,而90-Ⅱ虽然性能先进,但由于动力系统不过关,被要求重新设计更换T-80UD主战坦克上可靠的乌克兰6TD型二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并最终进化成MBT2000“哈立德”主战坦克列装巴基斯坦陆军。

  与“枭龙”战斗机一样,巴基斯坦在订购了早期一批大约150辆85-ⅡAP主战坦克后,很快就引进了许可证和生产技术,由塔西拉重工业公司(TaxilaHeavyIndustries)进行本土生产。此后,虽然巴基斯坦陆军还曾引进装备T-80UD主战坦克、“哈立德”主战坦克,但85-ⅡAP主战坦克一直是其基干力量,在对抗印度陆军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2020年初,巴基斯坦陆军提出对85-ⅡAP主战坦克进行升级,以对抗T-72的升级版。

  2021年11月,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卡马尔·贾韦德·巴杰瓦将军视察了塔西拉重工业公司,显示了该公司正在对85-ⅡAP进行升级,包括炮塔前部新型的复合装甲等,还表示换装了更好的火控系统和指挥设备,包括为炮手配备一套新型热成像瞄准仪,并对电源等进行升级,性能大幅增强后的85-ⅡAP也改名为85UG。改进后的85UG主战坦克战斗全重41.5吨,基本上保持了原始型号的轻量化尺寸,730马力液冷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装甲保护方面,85UG采用了新型复合装甲,炮塔正面厚度为372毫米,达到垂直等效装甲厚度430毫米,能安装爆炸反应装甲提供进一步保护。火力上仍然是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巴基斯坦由于已经突破了巴基斯坦应用自身技术和引进技术进行改装的85UG主战坦克,注意其复合装甲结构和炮塔上的新型观瞄设备(以上二图)核技术,因此也为这种火炮配备了国产贫铀穿甲弹(NAIZA-DU)。另外,火炮自动装弹机进行了改进,包括电源系统和控制面板优化,逐步提升可靠性。85UG最大的特点还是火控系统的升级。其以一套FCS-212稳像式火控系统为基础,装备了LRF弹道计算机和自动传感器,允许昼夜操作,并换装了一个新型炮长观瞄镜,融合了一套200~5000米范围的NdYAG激光测距仪。这套观瞄系统是在泰利斯公司开发的Catherine TI观瞄镜基础上由巴基斯坦GIDS公司完成整合的,它安装在炮手座位前面,外形比过去的观瞄镜更大,也是85UG主战坦克的外形最大特点。

  目前,改装后的85UG主战坦克主要部署在印巴边境的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区,较为可靠的性能使其能够很好的满足对抗印度T-72升级型号甚至是T-90的任务。在巴基斯坦军队使用策略中,并不会将防护相对薄弱的85UG主战坦克与印度坦克进行正面对抗,而是积极发挥火控系统优秀、火炮威力较大的优势,找准时机消灭印度坦克。

  85系列主战坦克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国防科工委在看到85-ⅡAP坦克发展状况后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其比国内刚刚定型的ZTZ88B主战坦克更先进,可当作三代主战坦克出炉前的过渡型号。于是在1995年召开了ZTZ88C主战坦克工作会议,决定以85-ⅡAP坦克为基础稍加改进尽快装备我军。又经过了3年努力,新坦克于1998年定型被命名为ZTZ96主战坦克,代替了原本将批量生产的ZTZ88B坦克,成为我军当前的骨干装备!

  留在国内的85-ⅡAP/M样车则继续为科研领域服役。2017年8月16日的“装甲与反装甲日”上,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开发的首部外贸型主动防护系统——GL5,在大青山脚下的坦克靶场向来自国内外的观众展示了不凡的性能,成功拦截对我方坦克进行攻击的“蜂王”反坦克火箭弹,而承载GL5主动防护系统的正是当年的85-ⅡM样车,可谓是风采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