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冷战正处于对抗最激烈的时候,由于苏联当时水面舰艇处于劣势,美国航母机动部队频繁在苏联周边海域活动,但是受限制于传统大陆军思维的影响,加上赫鲁晓夫反对生产大型军舰。苏联海军的建设工作进行得并不是很让人满意,短时间内无法建成成熟的航母战斗群去反制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于是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决定全力发展潜艇。面对美国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潜艇本身的突防能力就变得很重要。1958年8月,苏联决定研制装备新型动力装置的高速潜艇和进一步发展潜艇科研和设计工作,苏联第16中央设计局(现孔雀石设计局)负责开展研究、试验、设计工作,这就是后来的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是苏联最先采用钛合金的,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钛合金打造的核潜艇。
661型所使用的48-OT3钛合金的屈服强度达到588MPa,比当时美国的HY-80钢的548.8MPa还要高40MPa,所以661型的下潜深度也达到400米,超过正常潜艇潜深100-150米。661型核潜艇的性能非常突出。其速度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被称为战舰鱼雷都追不上。1970年12月30日,艇长菲利波维奇上尉将动力提升到97%——已超出安全边界,潜艇在水下100米创造了44.7节(82.7公里/小时)的惊人世界纪录。
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设计建造的同时。1958年,苏联“孔雀石”设计局的工程师安德列•佩德罗夫开始构思一种航速达到40节的“水下截击机”,代号705项目。1959年末,M·G·鲁萨诺夫领导的设计小组终于拟定了具体的初步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钛合金制成的单壳体,搭载一台反应堆,单轴推进,使用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经过半年论证,设计方案终于在1960年6月尘埃落定。1968年6月2日,K-64号在列宁格勒第196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1969年4月22日下水。705型攻击核潜艇艇长81.4米,艇宽10米,水上排水量2300吨,水下排水量3180吨,水上最大航速14节,水下最大航速39节。虽然水下39节的最大航速比不上661型的44.7节,但也已经是相当惊人的高速了。
从1956年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到1958年的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进而再发展到1962年的鲟鱼级攻击核潜艇,美国海军核潜艇的数量和性能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设计方针都是注重静音能力与潜航深度,因而水下航速却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1962年至1963年,苏联海军开始将其新型高速攻击型核潜艇作为打击美国航母编队的主要作战武器系统,利用该型核潜艇抢占到美国航母编队前,并使用装有核战斗部的鱼雷向其发起进攻。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于苏联攻击型潜艇而言,只需具有足够的航渡速度即可。获悉这种新战术后,美国海军感到十分忧虑,因为苏联海军的核潜艇确实具有打击美国航母编队的能力。但美国海军此时在役的攻击型核潜艇中,美军对外吹嘘的鲣鱼级高速核潜艇,线节,而后来的长尾鲨级、 鲟鱼级一级比一级低,逐渐从28节下降到26节。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军对攻击型核潜艇的战术思想已基本定型,要求它们在航母编队前面10至30海里的距离上作先导式航行,这一距离刚好是护航作战声呐的有效探测距离。护航核潜艇可对它所发现的敌潜艇直接发起攻击,也可引导美国航母舰载机对敌潜艇发起攻击。因此美国海军开始酝酿鲟鱼级后的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以便使其担负多种不同的使命和任务。
20世纪60年代,美苏关系剑拔弩张,军备竞赛如火如荼。1959年12月,美国在一艘鲣鱼级攻击核潜艇舯部,增加一段约40米长的弹道导弹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苏联备感压力,开始奋起直追,不到2年时间也推出了苏联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658型(旅馆级)K-19号。面对美国航母战斗群,苏联确立了以潜艇为核心的应对战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员持续投入。
1956年,苏联政府决定建造核动力远洋巡航导弹潜艇,试图在远洋抵抗以美国海军为首的盟军航母战斗群,遂以658型战略核潜艇和613型潜艇的改装型号为设计蓝本,建造了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作为苏联第一代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使苏联海军第一次拥有能够威胁美国航母的潜艇部队。紧接着1961年5月30日,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首艇K-166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但659型和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的P-6导弹也只能从水面状态发射。
1959年,苏联的切洛梅伊与其领导的0KB-52设计局开始研制真正能潜航发射的反舰导弹,项目代号P-70。1959年4月9日批准了661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项目,661型核潜艇的性能非常突出,是世界第一艘,能够水下发射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1964年5月9日,更为廉价且性能优良的670型巡航导弹核潜艇首艇K-43在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开工,1966年8月2日下水,1967年11月5日服役。巡航导弹核潜艇成为苏联核潜艇家族中独树一帜的强大水下力量,在苏联海军中蓬勃发展。
此外,658型每艘仅能携带3枚单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8艘总共为24枚导弹,而一艘乔治·华盛顿级即可携带16枚北极星A1导弹。1958年代号为667型战略核潜艇的技术方案于1962年获得正式批准研究。首艇K-137于1964年11月4日在北德文斯克402造船厂开工建造,1966年9月11日下水,1967年11月6日交付给苏联海军。667型战略核潜艇的研制是苏联导弹核潜艇发展史上一次飞跃,虽然该型艇的外形不够光顺,噪音问题严重。然而,能够用弹道导弹核潜艇在自己领海、甚至是在驻泊地完成洲际射程的战斗任务永远比降噪更重要。667型战略核潜艇是苏联第一级能与美国的战略潜艇导弹装载量媲美的级别。
苏联的孔雀石设计局1957年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远远高于当时所有潜艇,储备浮力很小,艇员人数很少能在水下高速运动的核潜艇的设想。采用了水滴型线型,并将指挥台围壳做成流线型、阻力很小的“高级轿车”型。随后不久,核动力研究中心、孔雀石设计局和自动化遥控机械学院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这项“歼击机型潜艇/水下歼击艇”项目的研制。1968年6月2日,705型首艇K-64开工建造。705型攻击核潜艇采用了许多没有使用过的众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当时苏联核潜艇中明显的处于领先地位。
和美国新建的核潜艇比较起来,所有这些苏联核潜艇的特点都与其不同,都保证约为30%的大储备浮力,除个别外都使用了双壳体、双反应堆及双螺旋桨,水下最大航速不超过30节,其中下一代的V级预计可达31节,661型预计可达44节,当时已建成的核潜艇下潜深度只有300米,设计中的可达400米。
苏联新型核潜艇不断服役,美国航母生存压力日增。在这种情况下,替换鲟鱼级的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呼之欲出。1963年11月,时任美国海军反应堆办公室主任后来被称为“核动力海军之父”的海军中将海曼·乔治·里科弗主张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研制重点应放在水下最高航速方面。新潜艇应有35节高速,能跟随航母作战,用速度甩开苏联潜艇,也能靠速度咬紧对方。1964年9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命令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着手开展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可行性研究。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成本/可行性研究。
在60年代初,苏联设计师打算研制新一代核潜艇,苏联设计师一向有自己的想法,新的673型核潜艇被设计成一种拦截潜艇,用来拦截任何入侵潜艇,思路和坦克歼击车有些相似,它不注重低噪音等匿踪性能,反而强调高速度。673型核潜艇采用双壳体设计,艇长约60多米,水下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它将用坚固的钛合金打造,潜艇没有常规固定式的围壳,这是为了降低水下航行阻力,配备一个小型的可伸缩围壳。由于它的设计过于前卫673级核潜艇只停留在设计工作阶段,没有实际建造。技术储备停留在了图纸上,部分可以实现的技术被应用在“阿尔法”级(705/705K型)核潜艇上,而后者至今仍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核潜艇。
同时代的美国海军在设计洛杉矶级的方案中也有一版类似方案,麦克纳马拉和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主张发展一种更宜居的安静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最高航速稍低,在美国海军内部称为CONFORM。CONFORM concept formulation 提出的无围壳 SSN 潜艇概念,使用 折叠式升降装置与基于 S5G 的强自然循环堆,水下排水量接近 5000 吨,航速 30 节。而以里科弗为代表的少数人则从实用角度出发,认为美国必须尽快研制出在总体性能方面比苏联高出一筹的高性能核潜艇,应是鲟鱼级的改进型。当时,除里科弗等少数人外,美国大部分人员都支持“康福姆”型,因为该型具有较小的主尺度,更为有效的推进器,并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水下航速,这些优点对潜艇作战部队和设计师来说颇具吸引力。
1968年1月3日,美国海军当时最新型CVAN-65企业号航空母舰离开旧金山港在加利福尼亚海域航行时,突然发现有一艘苏联627型攻击核潜艇在后面进行跟踪。于是企业号航空母舰开足马力高速航行,打算甩掉在其后面跟踪的苏联N级核潜艇,然而企业号最后以最高航速31节航行都未能将其完全甩开,这一事实使得美国海军及其情报机构感到十分震惊。苏联核潜艇的发展速度和性能令美国十分着急,为避免激烈论争拖延整个研制计划,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的一些成员建议尽快同时建造这两艘争论中的不同性能的核潜艇。最终,高速型终于战胜了CONFORM型。这场持续了数年之久的争论也终于结束,在美国海军不同层次的呼吁之下,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成为定局。
1966年3月,新艇的初步设计方案完成,这一方案被称为AGSSN方案,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排水量6670吨,长度109.7米。美国海军作战部于1966年8月18日拟定了一项有关新型核潜艇的特别研制项目,规定其性能要比鲟鱼级更好,航速更高,应装备经过改进的各种先进设备,以保证对苏联即将在1975至1985年研制出的新型核潜艇对抗时占有优势。在该级艇设计之初,美国曾出现“高速”型方案和“安静”型方案之争。两种设计思想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于是,便在“鲟鱼”级潜艇上派生出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核潜艇。
在建造“鲟鱼”级的一段时间里(1967-1975年),美国海军还建造了两艘单独的潜艇,“独角鲸”号(SSN- 671)和“格莱纳德·利普斯科姆”号(SSN-685)。这两艘潜艇的构形、武器和声纳基本上与“长尾鲨-“大鲹鱼”-“鲟鱼”相同,但推进装置则有明显的区别。在低速时,“独角鲸”的自然循环的S5G反应堆是靠对流输送冷却水,从而减少了水泵的使用--这是潜艇机械噪声的主要来源(在较高速时仍然需要使用水泵)。“独角鲸”号的反应堆是新的弹道导弹潜艇所使用的S8G反应堆的基础。而较大的、更昂贵的和速度较慢的“格莱纳德利普斯科姆”号则是对减低潜艇自身产生噪声的另一种尝试,它是以汽轮机-电力传动方式代替以前所有核潜艇(除”白鱼”号外)所采用的汽轮机齿轮传动标准方式。
“格莱纳德·利普斯科姆”号证明是成功的。因为它的噪声比其他核潜艇小得多,不过速度比起现代潜艇来要慢好几节,造价也高得多。里科弗海军中将在70年代曾极力主张海军建造三种类别的攻击潜艇:(1)“格莱纳德利普斯科姆级。即慢而噪声小,以鱼雷为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 (2)一种高速潜艇。用以弥补自“蝎子”号以来攻击型潜艇速度的减慢。(3)一种配备反舰巡航导弹、有6万匹马力反应堆的大型攻击型潜艇。这种潜艇的反应堆功率比普遍使用的S5W型反应堆大4倍,比3万匹马力的高速潜艇大两倍。但是,国防部和海军的领导都认为在现有预算和部队实力计划内不可能建造这三类潜艇。经过实艇验证和探测跟踪试验,美国海军决定批量建造“洛杉矶”级,而停止建造“科普斯科姆”级。
1969年3月,洛杉矶级初步设计工作开始。1969年8月中旬,洛杉矶级主尺度确定,长107.6米,水下排水量6600吨。同年11月,洛杉矶级的长度增加至109.7米,水下排水量增为6927吨。至此,美国海军潜艇战后建造批量最大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开始纳入有序的研制序列。1970年2月,洛杉矶级首艇SSN-688“洛杉矶”号的建造合约给了新的厂家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1974年4月6日下水,1976年11月13日服役。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从外形上来说是鲟鱼级的后续艇,但洛杉矶级的长宽比更大一些,显得比鲟鱼级更修长。因为洛杉矶级采用了拉长的水滴型艇体,艇首艇尾仍然是标准的水滴型,艇艏圆钝,设有玻璃钢声呐罩;艇体较长,整个艇体中段都采用简单平直的圆型断面构造,长度大约是该艇长度的80%以上,呈细长的圆柱形。虽然航行阻力与噪音比标准水滴型艇体增加约一成,但是艇体施工成本可大幅降低。自1970年代以后,美国后来陆续设计、建造的所有核潜艇如俄亥俄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等, 都沿用了洛杉矶级这种通用艇型。
洛杉矶级的另一个特点是指挥台围壳相对较小,且布置在距艏部较近的位置,优点是可降低水下航行阻力。但由于指挥台围壳较小,装设在其上的水平舵不能转动到垂直位置,这一缺陷限制了该级核潜艇在北冰洋冰层下开展作战活动的能力。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后续部分艇上的围壳舵都改装成了艇艏可收缩的水平舵,这样坚固的指挥台围壳及艇体就能使潜艇冲破北极海域冰层浮出水面。此外洛杉矶级沿用了先前美国核潜艇惯用的尖瘦纺锤型艇艉、十字尾舵、单轴推进等设计形式。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耐压艇体采用的是HY-80型高强度钢材,艇上采用了充分的减震降噪措施,因此大幅度地降低了艇内的噪声。洛杉矶级的舱室的设计和划分也颇具特色,其耐压艇体内部装设了两个耐压横隔壁,把整艘潜艇的耐压艇体内部分隔成三个大型的舱室。这种大舱分隔的做法与此前建造的各级核潜艇有很大区别,它表明美国海军在核潜艇不沉性概念方面发生了转变。洛杉矶级的三大隔舱是鱼雷/中央指挥舱、反应堆舱和主机/辅机舱。在上述三个大型舱的上部各自设有一个逃生舱口,逃生舱口的外部可以与深潜救生潜艇对接。一旦洛杉矶级失事沉没,只要耐压艇体没有被海水压力摧垮,艇内至少可以保证有一部分艇员在深潜救生潜艇的救援下脱险。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装备了1台S6G型压水反应堆,该反应堆是由1960年代便已在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上使用的D2G型压水堆改进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当洛杉矶级低速航行时,艇上的反应堆可以不必启动一回路中的循环主泵而采用自然循环方式运行,以尽量降低艇上的噪声。但是,当反应堆以高功率运行使核潜艇高速航行时,一回路中的循环主泵必须要启动运行。S6G型压水堆能够提供35000马力的功率,可以满足该级核潜艇执行近程直接支援使命所需要的高速航行和截击敌人潜艇所需要的低噪航行。S6G型压水堆使用的是长寿命堆芯,工作寿命长达12年,可使该级核潜艇的续航力达40万海里左右,另外洛杉矶级还安装有两台汽轮机。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建造的一种高速多用途核潜艇,也是美国的第五代攻击型潜艇。该舰的任务主要是反舰、反潜、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于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核潜艇。虽然洛杉矶级总共有62艘,但彼此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根据建造时间和不同的改进,美国海军内部将洛杉矶级大致分为三种略有差别的型号:
第一批31艘,SSN-688至SSN-718为洛杉矶级的基本型。但这31艘又有些许区别,SSN688“洛杉矶”号至SSN699“杰克逊维尔”号这12艘水下排水量6927吨。SSN700“达拉斯”号至SSN714“诺福克”号这15艘水下排水量6977吨。SSN715“布法罗”号至SSN718“火奴鲁鲁”号这4艘水下排水量7102吨。
洛杉矶级第二批也是31艘,由于改进了设计,因此这31艘潜艇的艏部球形声呐与耐压艇体首端封头之间的耐压水舱中装备了12个战斧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筒。从而增加了每艘核潜艇的武器携带数量,加强了洛杉矶级的对陆攻击能力。而且核动力反应堆也经过改良提升至35000匹马力。一般针对SSN751“圣胡安”号至SSN773“夏延”号为688-I级,亦为洛杉矶级的改良型,前水平舵移到舰首两侧变成可伸缩式,利于北极海域破冰能力。
洛杉矶级688-I型不再在其指挥围壳两侧布置围壳舵,而是在首部布置可收放式的首水平舵,这样688-I型就具备了再北极海域破冰上浮的能力,因此又被称为“极地核潜艇”。688-Ⅰ型这23艘艇体外表面还敷设了消声瓦,降低了潜艇的水下目标强度,提高了隐身性能,并且美国海军还利用对前39艘大修的机会逐步也敷设了消声瓦。另外688-Ⅰ型自SSN768“哈特福德”号至SSN773“夏延”号这6艘核潜艇,在降噪性能和推进系统等方面作了许多改进,其中已有数艘采用了泵喷推进装置,进一步降低了推进噪声的量级。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艇身远大于其所取代的鲟鱼级,而且一开始就拥有多种武器的投射能力,它的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仍像鲟鱼级一样,靠近中部且左右两舷各布置2具,位于两舷的鱼雷发射管的中心线与艇体中心线°。
洛杉矶级上的鱼雷发射管也可发射MK48型线号以后也可以布防MK-67触发水雷和MK-60“捕手”水雷。早期建造的那些没有加装垂直发射装置的洛杉矶级,每艘总共可装载战斧导弹8枚,捕鲸叉导弹4枚,鱼雷14枚。从1978年起,洛杉矶级核潜艇开始装备捕鲸叉导弹。从1983年,开始装备战斧巡航导弹,均可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进行发射。由于它具有33节的高航速和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因此可以在水下长期盯住敌高速航行的大型水面舰艇编队;战时还能利用其高航速突破对方的警戒带,并用“鱼叉”反舰导弹实施第一次打击,还可以用MK-48型反舰鱼雷扩大战果。
该级艇的高航速是与美国航空母舰的航速相匹配的。因此,它可为航母编队担任中程警戒,执行水下反潜任务,驱逐或消灭敌方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洛杉矶级潜艇的机动性比美国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要好,其作战能力也比大多数前苏联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强;所以它可担负美海军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保镖”,保证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执行战略使命任务。
洛杉矶级第二批的31艘,因为装备了12管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因此包括12枚垂直发射的导弹在内,总共可装备20枚战斧巡航导弹。这样既大大增加了核潜艇的备弹数量,同时也可以使用鱼雷发射管专注于使用鱼雷武器,在任务灵活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装备了战斧巡航导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拥有了打击陆地目标的新使命。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最初几天中向伊拉克重要的目标倾泻了几百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就有“洛杉矶”潜艇的功劳。美使用的“战斧”导弹为BGM-109C型,该弹最大射程1297公里,最大速度0.7马赫,圆概率偏差在9米以内。BGM-109C是战斧多用途海射巡航导弹发展计划中的常规对陆攻击导弹(TLAM-C),亦称战斧Block2A。它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等高价值严密设防目标。BGM-109C是战斧海射巡航导弹发展计划中出任务最晚的一种导弹。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装备了高性能的BQQ-5型综合声呐系统,包括AN/BQS-13DNA艏部球形基阵、BQG5D宽孔径舷侧阵声呐、BQR23/25型细线型拖曳阵声呐、BQS-15型主动式高频近程测距声呐以及MIDAS水下探雷及测冰声呐。其中AN/BQS-13DNA球形基阵曾在“海豚”号深海实验潜艇上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试验。其主要功能是以主动工作方式对水中目标进行定位,把目标的距离和方位等数据连续地提供给射击指挥系统。另外,该声呐还具有被动探测和跟踪等辅助性功能。当艇上的其他被动声呐失效时,它可以用于对水中目标进行被动式的探测和跟踪。因为其利用数字式多波束扫描方式取代了早期声呐的机械扫描方式,因此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洛杉矶级装有Mk113鱼雷指挥仪(1983年后MK117鱼雷指挥仪),中早期建造的潜艇,从SSN-688号至SSN-750号,艇上装备的是由UYK7计算机支持的CCSMK1型作战指挥系统。从SSN-751号至SSN-773号,装备的是由UYK43/UYK44计算机支持的BSY-1型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所装备的先进作战指挥系统之一,它利用数据总线把艇上的探测设备、火控系统以及武器系统有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以UYK系列电脑为核心的综合式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1968年“天蝎号”核潜艇沉没事件,美国海军开始重视救援深潜器的研发工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先后建造了DSRV-1 Mystic型和作业深度达1500米的DSRV-2 Avalon型救援深潜器。这是一艘能够进行深水作战的新型小型潜艇,其自身须固定在大型潜艇上,也可以独立行动。这些潜艇都经过了特别改装可以作为母艇(MOSUB)。DSRV一次最多可以搭乘24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始终都处于运行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神秘号救援潜艇DSRV-1 Mystic,额定潜水深度可达(1,500 米)。它由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造价为 4100 万美元,于 1970 年 1 月 24 日下水。它于 1977 年宣布全面投入使用,并被命名为Mystic。这艘潜艇设计为可空运;它长 (15 米),(2.4 米),重 37 吨。潜艇能够下潜至水下(1,500 米),除船员外,一次可搭载 24 名乘客。它驻扎在圣地亚哥的北岛海军航空站,从未被要求进行实际的救援行动。神秘号于 2008 年 9 月 30 日被SRDRS取代,并于 2008 年 10 月 1 日开始停用。2014 年 10 月,这艘潜艇被捐赠给海军海底博物馆,并于 2021 年 2 月修复展出。
洛杉矶级有部分潜艇在指挥台围壳后的艇体上加装有供运送特种部队使用的干式船坞。为加强综合作战能力,洛杉矶级其中5艘潜艇还艇加装了特种作战专用“先进蛙人输送系统”(ASDS)。而在进一步的现代化改装计划中,还要增加携带水下无人航行器(UUV)和遥控扫/猎雷艇的能力。其中美国海军已于1998年在洛杉矶级核潜艇上装备了“近期水雷侦察系统(NMRS)”的UUV原型机,该系统包括前视、侧视、寻找并对接声呐等传感器,能在超过12米的浅水和深水中工作,航速4-7节,续航时间4-5小时,全部探测数据传回母艇处理,通过安装在潜艇右舷上部鱼雷管内的机械臂回收。在AN/BLQ-11A“远期水雷侦查系统(LMRS)”服役前,NMRS将提供过渡的水雷侦查能力。
洛杉矶级SSN770“达拉斯”号于1995-1996年间被改装成携带干式甲板装置的专用核潜艇,可以运送海豹突击队员或蛙人输送器以及20名海豹突击队员及其相应的全套装备。此外,SSN688“洛杉矶”号,SSN690“费城”号和SSN701“拉霍亚”号相继改装成此型专用核潜艇。1997-2005年期间,根据美军改装计划,利用商用计算机设备陆续把每艘在役核潜艇上的声呐处理设备更换成最新式设备。洛杉矶级688-Ⅰ型从2000年前后开始装备BQG-5A型宽孔径被动舷侧基阵声呐。另外,美军还计划对SSN721-SSN773进行现代化改装,使之具备携带无人驾驶空中飞行器的能力、具有发射改进型Mk48ADCAP浅水鱼雷作战能力以及装备最新型声呐设备。
1987年7月以来,洛杉矶级SSN710”奥古斯塔“号一直被美海军作为BQG-5D型宽孔径被动舷侧基阵声呐的试验潜艇。此外,该艇和SSN724”路易斯维尔“号还被用作BQQ-10ARCⅠ声呐的试验艇。该声呐采用商用计算机插件技术,可以十分方便的升级换代。SSN773”夏延“号,被作为试验和研制基于商用设备的具有新型平面显示器的互动式声呐显示技术的潜艇。
1989年,洛杉矶级SSN691“孟菲斯”号被改装成试验潜艇,主要从事复合材料试验、水下无人运载器试验、先进声呐试验以及艇体降阻试验等。以便把试验结果迅速应用于其后建造的洛杉矶级的其余核潜艇以及后来建造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上。19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又在该艇指挥台围壳后面增加了一个由玻璃钢增强塑料制成的“龟背“型结构,里面可容纳数个遥控无人运载器。此外,该”龟背“内还装备了拖曳声呐基阵收放用绞车和鼓轮,以便对拖曳声呐基阵进行试验,并因此使该潜艇水下排水量增加了50吨。
2000 年 8 月 12 号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孟菲斯号是俄方重点的怀疑肇事者对象,2000 年8 月 19 日美国海军的潜艇孟菲斯号停在挪威的一处军港中,正在进行船身的维修。那时候库尔斯克号的事故都发生 7 天了。俄罗斯方面觉得,要是美国海军的孟菲斯号没遭受重创,压根儿就没必要在挪威维修,而这孟菲斯号就是负责监控俄罗斯海军演习的美军潜艇。2011年4月1日,在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美国潜艇基地的海洋牧羊人教堂举行的退役仪式上,孟菲斯号服役33年后退役。
1992年2月11日,SSN689“巴吞鲁日”号潜艇在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塞拉级核潜艇K-276“螃蟹”号。俄潜艇发觉后,立即以一个标准的疯狂伊凡招式摆舵旋回,采取迎头对撞的战术动作,向美国潜艇冲了过来。俄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撞上了美国潜艇的艇身,其围壳几乎被彻底撞毁,美方潜艇耐压艇体则遭受了致命撞击,被迫在三年后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这在俄罗斯海军传说中被记录为一场胜利,K-276的艇员在围壳上画上了数字“1”,就像二战期间的苏联潜艇一样。
1996年12月,洛杉矶级SSN758”阿什维尔“号,曾对”海上搜索者“无人侦察机(美国最早的潜射无人机,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洛马公司和诺格公司联合研制)进行了指挥和控制试验。此后,美海军计划用洛杉矶级潜艇上的潜射捕鲸叉导弹发射装置来发射”海上搜索者“无人侦察机,并在水下进行控制指挥。此外SSN758”阿什维尔“号的指挥台围壳上还装备了用于先进水雷探测系统的高频主动声呐。这种探测系统,可以用于水下目标探测、水雷回避以及海底导航等。
SSN715“布法罗”号在同级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第一艘配备有斯洛克姆无人潜航器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2005年之后,这艘艇开始配备斯洛克姆无人潜航器。斯洛克姆无人潜航器在美国海军中的正式称谓是斯洛克姆水下滑翔机,主要用于搜集海水温度、盐度、海水透明度和洋流速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潜艇作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母艇投放之后,斯洛克姆无人潜航器能够自主地在水里面工作,可自行调节深度和航向。该无人潜航器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上浮,并将数据回传到本土。
SSN760“安纳波利斯”号攻击核潜艇,被媒体界定为“水下黑客”的特殊角色,它是水下窃听间谍平台的组成部分。叛逃俄罗斯的前美国特工斯诺登泄露的NSA,包含马里兰海军作战司令部针对海上网络攻击的演示文稿,其中揭示了潜艇网络作战中计算机网络利用(CNE),对驻留或过境网络系统的信息收集和篡改能力。
演示文稿包括了定向入侵攻击组TAO在此类攻击中的示例目标:不明国家的总统、议会和军队领导人。其中一幅图片显示了以潜艇为中心的网络工作模式,从天线到数据采集平台,从卫星传输到分析,再到最终网络利用攻击,天线负责捕获目标对象信号,信号通过NSA软件“BLINDDATE”处理之后,传递给分析人员进行后续分析,在潜艇网络作战图中,包含信号收集天线、运行有“BLINDDATE”的电脑、卫星通信信道和TAO战略组,而“安纳波利斯”号攻击核潜艇为网络作战核心。
据斯诺登泄露的文件示例,美军在一周内计算机网络利用(CNE)操作次数曾达2588次,而海军部门的CNE操作就高达674次,占比26%,其中绝大部分的攻击,针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国,通过这些事件可看出,“安纳波利斯”号潜艇是新网络战发起的罪魁祸首,秘密执行着对海底光缆的窃听间谍活动,美国海军就连北约盟国也不放过,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黑莓手机,就曾经被美国窃听,美国为了攫取全球霸权和垄断利益,卑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十足的龌龊之徒。
2009年3月19日下午13点,SSN768 “哈特福德”号攻击核潜艇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跟本国“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新奥尔良”号相撞,巨大的撞击力量,不但导致潜艇的15名艇员受伤,而且还把该艇围壳生生撞成了“歪脖树”,而“新奥尔良”号的船底也被撞破,导致25000加仑的燃油泄露。事后调查得知,是由于核潜艇艇长指挥不力造成,因为他们在通过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时准备不充分,随后艇长以及多名军官被解职。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于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核潜艇,均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联合建造,截至2016年底,已有26艘退役,36艘仍在服役。而此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也已于2011年退役。该舰于2011年1月20日抵达洛杉矶港做最后一次航行,1月23日在此举行退役典礼,接着前往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进行拆解。
2012年5月23日,美国海军正在缅因州朴次茅斯造船厂进行定期维护升级任务时,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SSN755“迈阿密”号发生火灾。这场事故直接导致“迈阿密”号核潜艇因维修费用过高而被报废。事故的原因并非意外,而是人为纵火。调查显示,这场火灾是24岁的船厂工人弗里在7月份故意纵火引起的。弗里因女友劈腿,想提前下班而纵火。弗里因故意纵火烧毁核潜艇被判处17年监禁,并被罚款4亿美元,但其实际造成的损失超过4.5亿美元。这场人为纵火案使得这艘价值不菲的核潜艇提前退役。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就是为了对付当时的前苏联而设计定制的,它以武器系统、水下高速潜航和良好的静音性能等卓越品质,即使时至今日综合作战能力也不落伍。俄罗斯海军跟“洛杉矶”级打了四十多年交道,彼此应该都十分熟悉,俄罗斯海军在巴伦支海,也像北约盟国一样铺设了反潜声呐基阵,建立了严密的水下反潜网。
因此每年巴伦支海都是北约盟国遏制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前沿阵地,北约盟国的“海神”侦察机,经常抵近巴伦支海或科拉半岛附近侦察,而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米格”-31“猎狐犬”高空高速截击机,也经常挂弹紧急升空拦截“海神”侦察机,双方经常上演猫捉老鼠游戏。洛杉矶级中的“奥尔巴尼”号攻击核潜艇(SSN-753),于1990年4月7日服役,隶属于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曾经屡次到过靠近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的挪威特罗姆瑟,监视和威慑俄罗斯海军的核潜艇。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设计缺点。在初始设计的具体方案阶段时,由于考虑装备大体积反应堆以便达到32节的航速,因此为了节省艇内空间,设计人员大幅度压缩了居住舱,出现了“热铺”现象,即艇员人数多余艇上床铺的数量,艇员只能轮流使用床上铺位。另外,由于后期建造的洛杉矶级在其压载水舱中加装了12个垂直发射筒以及拖曳声呐基阵的绞车和缆索,因此挤占了一定的压载水舱容积,使洛杉矶级的储备浮力变小。
从综合性能方面来说,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超过了美国海军以往研制的任何一种型号的攻击型核潜艇,它解决了美国海军四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发展先进的潜艇武器系统,增强攻击型核潜艇的作战能力;二是提高水下航速,改进水下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三是提高隐身性能;四是拓展攻击型核潜艇的多用途概念。作为美国海军“前沿存在”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级多用途核潜艇,它担负多种作战使命,由最初的攻击水面舰队、水下反潜作战、航母编队水下警戒、保护运输船队,发展到进行公海巡逻任务、布雷作战、特种作战支援、对岸监视与情报收集,如今还承担起了对陆高精度攻击的新使命,并可作为美国遭受核打击后的战略反击力量的一部分。
动力:装备了1台S6G型压水反应堆,可提供35000马力的功率,另外洛杉矶级还安装有两台汽轮机。
艇电:装有Mk113鱼雷指挥仪(1983年后MK117鱼雷指挥仪),中早期建造的潜艇,从SSN688号至SSN750号,艇上装备的是由UYK7计算机支持的CCSMK1型作战指挥系统。从SSN751号至SSN773号,装备的是由UYK43/UYK44计算机支持的BSY-1型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所装备的先进作战指挥系统之一。洛杉矶级装备有各类电子战系统,包括MK2型鱼雷诱饵发射装置、BRD-7测向仪以及WLR-1H型侦察雷达或WLR-10X型警戒雷达。装备了高性能的BQQ-5型综合声呐系统,包括AN/BQS-13DNA艏部球形基阵、BQG5D宽孔径舷侧阵声呐、BQR23/25型细线型拖曳阵声呐、BQS-15型主动式高频近程测距声呐以及MIDAS水下探雷及测冰声呐。
武备:。总共可装载战斧导弹8枚,捕鲸叉导弹4枚,鱼雷14枚。从1978年起,洛杉矶级核潜艇开始装备捕鲸叉导弹。从1983年,开始装备战斧巡航导弹,均可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进行发射。可发射MK48型线号以后也可以布防MK-67触发水雷和MK-60“捕手”水雷。洛杉矶级第二批由于改进了设计,因此31艘潜艇的艏部球形声呐与耐压艇体首端封头之间的耐压水舱中装备了12个战斧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筒。
SSN762“哥伦布”号1998年6月4日,在瓦胡岛外海进行紧急上浮演练